上海市技师协会

杨震,男,中共党员,首批“上海工匠”,上海市首席技师,“上海市杨震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专家, 2007—2009 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第六届技术能手,上海市第八届杰出技术能手。以他名字命名的 “杨震班组”先后荣获浦东新区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团队创先特色班组和全国工人先锋号。

他以公司“上岗服务要尽心、巡回检查要细心、维护保养要精心、排除故障要专心、文明施工要留心、 访问用户要热心、解决问题要耐心、相互协调要诚心”的“八心”服务理念为工作准绳,刻苦学习专业技术, 成为石化装置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机组顶尖的修理专家。

石油化工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动设备越来越先进,体积越来越大,如 果还是依靠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思路及工器具去维护,效果必将事倍功半。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杨震劳模工作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以此工作为抓手, 调动工作室内的高科技人才团队,集思广益,探索研究,总结出应对当今石 化行业动设备修理、维护、调试的操作法,以及研发出众多专用动设备检修 维护工艺装备,从而确保了石化行业动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效率, 将事倍功半扭转为事半功倍。

杨震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高级技师,直至如今的石化装置高技 术含量的大型机组修理专家,30 余年间,他始终刻苦学习专业技术,一直追 求以其精湛技术解决各种难题,确保装置安全清洁生产,努力践行着自己“实 现中国制造强国梦,成为世界顶级修理匠”的职业梦想。

越学习越热爱,越热爱越钻研

1985 年,杨震初中毕业。由于当时家里已经有一个哥哥在读高中,家里的条件无法负担起两个“书包”, 便希望杨震能够尽早找个工作。考虑到当年石化行业的效益很好、收入可观,杨震便顺其自然地选择进入技 校学习。

在技校里,一个班总共有 40 个同学, 而当时只有 3 个人考出了中级工,杨震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起,学校的老师们便发现了杨震所具有的潜力。1988 年,杨震结束了技校的学习后,被分配到上海炼油 厂钳工车间做一名机泵维修工。跟师学艺的那段日子,尽管工作环境脏,整日身处危险,师傅要求严苛, 但在杨震心里,那里没有脏、没有苦,有的是需要不断探知的技术与知识。

杨震当时所在的大型设备机组,是最核心的部分。由于当年这类设备都 是进口设备,非常昂贵。要培养这种大型机组的修理技师,需要的不仅仅是 过硬的技术,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那份细心。因此,师傅对杨 震的要求十分严苛:为了培养他的细心,师傅甚至要求在他的工具箱底下放 上一张白纸,所有使用好的修理工具放回工具箱时,不能弄脏那张白纸;为 了培养他的独立性,师傅向来只教一遍也只示范一遍。面对这样“严格”的要求, 杨震从未有过埋怨,相反,为了达到师傅的要求,他始终怀着求知若渴的态度, 不断想方设法提升自己。与此同时,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杨震也会去问师 傅同辈的其他师傅。他认为:每位老师傅修东西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巧,师傅 多了,对自己的成长也很有利。

通过深入学习,杨震对维修钳工行业加深了兴趣。1999 年,杨震成为厂 里拥有技师证书的最年轻的技术工人。2007 年,杨震成为企业里最年轻的高 级技师,那年他已是石化装置高技术含量大型机组顶尖的修理专家。他说:“喜 欢这个行业,喜欢这个工作,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把它做好。如果你只是 想两点一线地上班,为了工作赚钱而并非喜爱,是不会深入、专注于这个行 业的。”

用攻坚克难的专业精神,创造国际“神话”

经过数年的磨练,杨震的技艺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积累的实战经验也使 他收获了诸多的荣誉。2007 年 8 月,两台“迟到”的辐射进料泵让杨震的光 芒照耀到了国际舞台上。

当时,德国公司将辐射进料泵运抵高桥石化炼油事业部的时候,距离装 置 9 月份投产的最终节点仅剩二十几天,时间紧,情况险。随行的德国公司 驻炼油事业部技术代表在得知情况后耸着肩、摊着手,认为要在如此短的时 间内完成工作,是不可能的,若是有人能做到,那简直就是“神话”。当时, 身为班组长的杨震一心只想尽快完成工作,于是当夜就带领全班组投入到紧 张而艰辛的安装工作中,经过连续十几个昼夜的全力奋战,以最短的时间创 造了这个德国人口中的“神话”,使设备具备了试车的条件。然而试车仅仅 一分钟不到的时间,两台泵的推力轴承就超温冒烟。这令德国技术专家也皱 起眉头,在改了工艺,改了平衡鼓、平衡套后,还是无法运行。

杨震在反复拆装换零部件的时候,发现尺寸有一丝偏 差,于是他提出泵体可能存在加工 误差的假设。一向以高精度制造闻名世界的德国技术专家认为加工肯定不存在误差,是机器存 在设计缺陷,要求当晚从德国空运两套直径大的平衡鼓、平衡套过来。但如此一来一回, 就要耗费多天时间,设备无法准时运行。面对这样的情况,杨震却坚持要进行复测。 他的坚持得到了设备处老处长的支持,在领导们的据理力争之下,德国技术人员亲自进行复测, 结果表明确实存在加工误差。如此,只需要调整设备加工方案,就能确保装置按时运行。

事后,德国公司就设备制造缺陷进行了赔偿。德国专家为杨震的细心和专业度所钦佩。 杨震攻坚克难的精神和他技艺的专业度,为企业挽回了上百万元的损失,也为他自己打响了名号。

不断创新,只为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炼炉烟机安装调试及检修这一领域,杨震和他的团队在石化行业中向 来有着良好的口碑,不但有着独到丰富的经验,还常常通过小发明、小创造 自制和改造各类加工工具。在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 作效率,降低劳动力,并在安全环保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2009 年 6 月,为了生产达到“沪Ⅳ”标准的优质清洁汽油,一套名为“S-ZORB”的装置 由他们公司总包建设。杨震带领他的班组负责这套动力设备部分的安装调试。按照常规, 建设这样一套大型设备需要一年时间,可是给他的时间只有 4 个多月。

因设备制造厂家的原因,设备在出厂后没有进行过试车,因此试车时存 在许多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在对往复机和电动机找同轴度时,公司 没有合适的专用校对工具,而制造商也没有提供。那段时间,杨震的工作时 间从上午 8 点到晚上 11 点,经常通宵达旦带领班组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连 夜设计,历经多个昼夜,他们终于绘制了专用校对同轴度工具的图纸,第二 天他自己动手制作了工具。当他们终于提前两周完成了压缩机组的安装与调 试任务时,杨震才舒了一口气。他和工友们为 2009 年 10 月向上海市提供“沪 Ⅳ”优质清洁汽油作出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在技术改造创新的路上,杨震从未停下过。为了做好大型机组设备的修理,他自制“往复 式压缩机划道平行度测量的专用架”,解决了拉杆过热、密封漏等诸多问题,降低维修费用 8 万元左右。他还自制了“烟机轴瓦上盖拆装起重器”,原先拆装烟机轴瓦时,没有此工具, 上盖非常重,费力又不安全,使用此工具后,既保证了工作质量,又保证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一次就降低成本 5 万元左右。对于一件件的实用性创新改造,杨震谦虚地说:“这些 小改小造,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是集体的智慧,我只是带头的班组长而已, 其实团队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历经年华,方知何为细心、何为初心

从业多年,杨震一直都兢兢业业,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已经非常丰富, 但是对他来说“安全”始终是机泵维修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即使已经荣誉缠 身,杨震也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松懈,自始至终都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提起 这些年所收获的荣誉,杨震说:“工作这事,它像驾驶员,年轻的时候开得很 快,不太在意把控风险,越老越认为安全着地很重要。在工作上,你做了特别好 的,大家会有印象,但其实这是本分。可只要做了一件失误的事,即使不在人世了, 还是会被提起,那日积月累的荣誉就没有了。因为失误的事,大家的记忆会特别深。”

曾有许多家外国企业有意用高薪聘请杨震去工作,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坚持扎根在一线,守着这片故土。他认为,人应该始终怀着感恩之心。无论 是现在的知名度还是名誉,都是因为企业培养他、扶持他,才让他有机会能 把喜爱的东西展现出来。如果不是企业给他提供的平台,那他就什么都不是。

2010 年 7 月被评为第六届上海市技术能手

2010 年 4 月被评为 2007—2009 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2010 年 4 月被评为 2007—2009 年度上海市浦东新区先进生产(工作)者

2011 年 10 月“杨震班组” 被评为“上海市团队创先特色班组”

2013 年 5 月成立浦东新区“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4 年 9 月获“第八届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称号

2014 年“杨震班组”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2015 年 11 月获上海市资助成立“杨震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6 年获首届“上海工匠”称号,同时获“浦东新区工匠”称号

2017 年成立国家级“杨震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8 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杨震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他毫无保留地 把设备修理技术和事故处理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他说:“机泵维修的经验, 自己藏着能有什么用,还是应当传承下去。老师傅带出的高级技师多了,那 也是一种光荣。我们这行,到 50 多岁已经干不动了,早就没有这个精力和体 力 24 小时在机床上抢修,只有经验。”

杨震的工作室于 2006 年挂牌成立,名为“透平工作室”,2013 年被浦 东新区总工会授为浦东新区“劳模创新工作室”。杨震的工作格言是“每一 滴汗水是承诺,每一个数据是责任”。多年来,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 人,杨震用自己的工作格言诠释了工匠精神,引领了一大批青年员工砥砺 前行。他的带教始终贯穿“严 + 情”的特点,严中有情,以情服人。他善于 因材施教、因地施教,不管检修工作多忙多累,只要有时间,杨震就根据技术工人 和新大学生不同的知识特点,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转换中不断传授自己的实战经验。 杨震的门下共培育出年轻高级技师 5 名、技师 3 名、高级工 3 名、工程师 7 名。

杨震每年还对工作室在实用性专利这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他要求高级技 师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有一些“小改小革”的实用性创造,鼓励大家去思考“如 何优化工具,如何让设备更安全、更环保、更舒适”。

上海高桥捷派克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装置运行维护、装置检 修和工程项目管理为一体的特大型专业维修公司。公司汇集了机械、仪表、 电气、工程和设备制造各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丰富的装置运行保养、检 修和项目管理经验,以先进的装备设施和雄厚的技术实力,立足出色的质量 和服务,长期承担各类大中型石化生产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特种设备的专 业保养,在石化工程检修行业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上海高桥捷派克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凭借对石化用户群体和市场的长 期深刻了解,确定了以装置运行维护为基础,形成集装置检修、工程项目总(分) 包、项目管理、设备制造等众多业务为一体的综合型格局。公司将以用户的 需求为第一动力,运用其长期服务于石化行业的丰富实践经验、出色的技术 和质量、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强大的专家资源网络,为用户群体带来长期 稳定的高附加值服务。

公司长期致力于与用户建立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并为用户提供及时、 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服务。公司抓住机遇,全力拓展漕泾化学工业园区内的 各类业务,建立长期稳固的综合型基地,形成漕泾地区和高桥地区“两翼齐飞” 的格局,并依托上述两个基本据点,逐步形成辐射型覆盖整个上海地区的业 务网络。

地址 上海市天山路1800号7号楼3楼
邮编 200051
邮箱 jsxh1800@sina.com
传真 (021)62289424
Copyright 2019 Shanghai Technician Association 沪ICP备20000194号-2

杨震,男,中共党员,首批“上海工匠”,上海市首席技师,“上海市杨震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专家, 2007—2009 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第六届技术能手,上海市第八届杰出技术能手。以他名字命名的 “杨震班组”先后荣获浦东新区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团队创先特色班组和全国工人先锋号。

他以公司“上岗服务要尽心、巡回检查要细心、维护保养要精心、排除故障要专心、文明施工要留心、访问 用户要热心、解决问题要耐心、相互协调要诚心”的“八心”服务理念为工作准绳,刻苦学习专业技术, 成为石化装置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机组顶尖的修理专家。

石油化工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动设备越来越先进,体积越来越大,如 果还是依靠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思路及工器具去维护,效果必将事倍功半。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杨震劳模工作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以此工作为抓手, 调动工作室内的高科技人才团队,集思广益,探索研究,总结出应对当今石 化行业动设备修理、维护、调试的操作法,以及研发出众多专用动设备检修 维护工艺装备,从而确保了石化行业动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效率, 将事倍功半扭转为事半功倍。

杨震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高级技师,直至如今的石化装置高技 术含量的大型机组修理专家,30 余年间,他始终刻苦学习专业技术,一直追 求以其精湛技术解决各种难题,确保装置安全清洁生产,努力践行着自己“实 现中国制造强国梦,成为世界顶级修理匠”的职业梦想。

越学习越热爱,越热爱越钻研

1985 年,杨震初中毕业。由于当时家里已经有一个哥哥在读高中,家 里的条件无法负担起两个“书包”,便希望杨震能够尽早找个工作。考虑到 当年石化行业的效益很好、收入可观,杨震便顺其自然地选择进入技 校学习。

在技校里,一个班总共有 40 个同学, 而当时只有 3 个人考出了 中级工,杨震就是其中之一。那时起,学校的老师们便发现了杨震所 具有的潜力。1988 年,杨震结束了技校的学习后,被分配到上海炼油 厂钳工车间做一名机泵维修工。跟师学艺的那段日子,尽管工作环境 脏,整日身处危险,师傅要求严苛,但在杨震心里,那里没有脏、没 有苦,有的是需要不断探知的技术与知识。

杨震当时所在的大型设备机组,是最核心的部分。由于当年这类设备都 是进口设备,非常昂贵。要培养这种大型机组的修理技师,需要的不仅仅是 过硬的技术,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那份细心。因此,师傅对杨 震的要求十分严苛:为了培养他的细心,师傅甚至要求在他的工具箱底下放 上一张白纸,所有使用好的修理工具放回工具箱时,不能弄脏那张白纸;为 了培养他的独立性,师傅向来只教一遍也只示范一遍。面对这样“严格”的要求, 杨震从未有过埋怨,相反,为了达到师傅的要求,他始终怀着求知若渴的态度, 不断想方设法提升自己。与此同时,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杨震也会去问师 傅同辈的其他师傅。他认为:每位老师傅修东西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巧,师傅 多了,对自己的成长也很有利。

通过深入学习,杨震对维修钳工行业加深了兴趣。1999 年,杨震成为厂 里拥有技师证书的最年轻的技术工人。2007 年,杨震成为企业里最年轻的高 级技师,那年他已是石化装置高技术含量大型机组顶尖的修理专家。他说:“喜 欢这个行业,喜欢这个工作,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把它做好。如果你只是 想两点一线地上班,为了工作赚钱而并非喜爱,是不会深入、专注于这个行 业的。”

用攻坚克难的专业精神,创造国际“神话”

经过数年的磨练,杨震的技艺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积累的实战经验也使 他收获了诸多的荣誉。2007 年 8 月,两台“迟到”的辐射进料泵让杨震的光 芒照耀到了国际舞台上。

当时,德国公司将辐射进料泵运抵高桥石化炼油事业部的时候,距离装 置 9 月份投产的最终节点仅剩二十几天,时间紧,情况险。随行的德国公司 驻炼油事业部技术代表在得知情况后耸着肩、摊着手,认为要在如此短的时 间内完成工作,是不可能的,若是有人能做到,那简直就是“神话”。当时, 身为班组长的杨震一心只想尽快完成工作,于是当夜就带领全班组投入到紧 张而艰辛的安装工作中,经过连续十几个昼夜的全力奋战,以最短的时间创 造了这个德国人口中的“神话”,使设备具备了试车的条件。然而试车仅仅 一分钟不到的时间,两台泵的推力轴承就超温冒烟。这令德国技术专家也皱 起眉头,在改了工艺,改了平衡鼓、平衡套后, 还是无法运行。

杨震在反复拆装换零部件的时候,发现尺寸有一丝偏差,于是他提出泵体可能存在加工误差的假设。 一向以高精度制造闻名世界的德国技术专家认为加工肯定不存在误差,是机器存 在设计缺陷,要求当晚从德国空运两套直径大的平衡鼓、平衡套过来。但如 此一来一回,就要耗费多天时间,设备无法准时运行。面对这样的情况,杨 震却坚持要进行复测。他的坚持得到了设备处老处长的支持,在领导们的据 理力争之下,德国技术人员亲自进行复测,结果表明确实存在加工误差。如此, 只需要调整设备加工方案,就能确保装置按时运行。

事后,德国公司就设备制造缺陷进行了赔偿。德国专家为杨震的细心 和专业度所钦佩。杨震攻坚克难的精神和他技艺的专业度,为企业挽回了上 百万元的损失,也为他自己打响了名号。

不断创新,只为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炼炉烟机安装调试及检修这一领域,杨震和他的团队在石化行业中向 来有着良好的口碑,不但有着独到丰富的经验,还常常通过小发明、小创造 自制和改造各类加工工具。在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 作效率,降低劳动力,并在安全环保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2009 年 6 月,为了生产达到“沪Ⅳ”标准的优质清洁汽油,一套名为 “S-ZORB”的装置由他们公司总包建设。杨震带领他的班组负责这套动力设 备部分的安装调试。按照常规,建设这样一套大型设备需要一年时间,可是 给他的时间只有 4 个多月。

因设备制造厂家的原因,设备在出厂后没有进行过试车,因此试车时存 在许多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在对往复机和电动机找同轴度时,公司 没有合适的专用校对工具,而制造商也没有提供。那段时间,杨震的工作时 间从上午 8 点到晚上 11 点,经常通宵达旦带领班组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连 夜设计,历经多个昼夜,他们终于绘制了专用校对同轴度工具的图纸,第二 天他自己动手制作了工具。当他们终于提前两周完成了压缩机组的安装与调 试任务时,杨震才舒了一口气。他和工友们为 2009 年 10 月向上海市提供“沪 Ⅳ”优质清洁汽油作出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在技术改造创新的路上,杨震从未停下过。为了做好大型机组设备的修理,他自制“往复 式压缩机划道平行度测量的专用架”,解决了拉杆过热、密封漏等诸多问题,降低维修费用 8 万元左右。他还自制了“烟机轴瓦上盖拆装起重器”,原先拆装烟机轴瓦时,没有此工具, 上盖非常重,费力又不安全,使用此工具后,既保证了工作质量,又保证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一次就降低成本 5 万元左右。对于一件件的实用性创新改造,杨震谦虚地说:“这些小改小造, 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是集体的智慧,我只是带头的班组长而已,其实团队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历经年华,方知何为细心、何为初心

从业多年,杨震一直都兢兢业业,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已经非常丰富, 但是对他来说“安全”始终是机泵维修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即使已经荣誉缠 身,杨震也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松懈,自始至终都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提起 这些年所收获的荣誉,杨震说:“工作这事,它像驾驶员,年轻的时候开得很 快,不太在意把控风险,越老越认为安全着地很重要。在工作上,你做了特别好 的,大家会有印象,但其实这是本分。可只要做了一件失误的事,即使不在人世了, 还是会被提起,那日积月累的荣誉就没有了。因为失误的事,大家的记忆会特别深。”

曾有许多家外国企业有意用高薪聘请杨震去工作,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坚持扎根在一线,守着这片故土。他认为,人应该始终怀着感恩之心。无论 是现在的知名度还是名誉,都是因为企业培养他、扶持他,才让他有机会能 把喜爱的东西展现出来。如果不是企业给他提供的平台,那他就什么都不是。

2010 年 7 月被评为第六届上海市技术能手

2010 年 4 月被评为 2007—2009 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2010 年 4 月被评为 2007—2009 年度上海市浦东新区先进生产(工作)者

2011 年 10 月“杨震班组” 被评为“上海市团队创先特色班组”

2013 年 5 月成立浦东新区“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4 年 9 月获“第八届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称号

2014 年“杨震班组”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2015 年 11 月获上海市资助成立“杨震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6 年获首届“上海工匠”称号,同时获“浦东新区工匠”称号

2017 年成立国家级“杨震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8 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杨震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他毫无保留地 把设备修理技术和事故处理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他说:“机泵维修的经验, 自己藏着能有什么用,还是应当传承下去。老师傅带出的高级技师多了,那 也是一种光荣。我们这行,到 50 多岁已经干不动了,早就没有这个精力和体 力 24 小时在机床上抢修,只有经验。”

杨震的工作室于 2006 年挂牌成立,名为“透平工作室”,2013 年被浦 东新区总工会授为浦东新区“劳模创新工作室”。杨震的工作格言是“每一 滴汗水是承诺,每一个数据是责任”。多年来,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 人,杨震用自己的工作格言诠释了工匠精神,引领了一大批青年员工砥砺 前行。他的带教始终贯穿“严 + 情”的特点,严中有情,以情服人。他善于 因材施教、因地施教,不管检修工作多忙多累,只要有时间,杨震就根据技术工人 和新大学生不同的知识特点,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转换中不断传授自己的实战经验。 杨震的门下共培育出年轻高级技师 5 名、技师 3 名、高级工 3 名、工程师 7 名。

杨震每年还对工作室在实用性专利这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他要求高级技 师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有一些“小改小革”的实用性创造,鼓励大家去思考“如 何优化工具,如何让设备更安全、更环保、更舒适”。

上海高桥捷派克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装置运行维护、装置检 修和工程项目管理为一体的特大型专业维修公司。公司汇集了机械、仪表、 电气、工程和设备制造各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丰富的装置运行保养、检 修和项目管理经验,以先进的装备设施和雄厚的技术实力,立足出色的质量 和服务,长期承担各类大中型石化生产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特种设备的专 业保养,在石化工程检修行业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上海高桥捷派克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凭借对石化用户群体和市场的长 期深刻了解,确定了以装置运行维护为基础,形成集装置检修、工程项目总(分) 包、项目管理、设备制造等众多业务为一体的综合型格局。公司将以用户的 需求为第一动力,运用其长期服务于石化行业的丰富实践经验、出色的技术 和质量、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强大的专家资源网络,为用户群体带来长期 稳定的高附加值服务。

公司长期致力于与用户建立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并为用户提供及时、 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服务。公司抓住机遇,全力拓展漕泾化学工业园区内的 各类业务,建立长期稳固的综合型基地,形成漕泾地区和高桥地区“两翼齐飞” 的格局,并依托上述两个基本据点,逐步形成辐射型覆盖整个上海地区的业 务网络。

  • 地址: 上海市天山路1800号7号楼3楼
  • 邮编: 200051
  • 邮箱: jsxh1800@sina.com
  • 传真: (021)62289424
Copyright 2019 Shanghai Technician Association 沪ICP备20000194号-2